学名:Sciaenochromis gracilis
英名:Haplochromis torpedo stripe
中名:三号火箭《香》
特征:
栖息地:沙地水域
食性:食鱼型
体长:22厘米
介绍:
它们分布于马拉维湖南部,主要生活在沙地水域,食物来源主要以捕食小型慈鲷或者沙子里面藏匿的无脊椎动物为主。
有些资料里把Sciaenochromis gracilis作为Mylochromis属鱼只进行介绍,很多马拉维湖慈鲷繁殖场也采用这个旧学名。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采用Sciaenochromis gracilis,本种鱼转到Sciaenochromis属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本介绍也采用目前公认的学名--“Sciaenochromis gracilis”。
本种鱼的发色情况和它的近亲阿里完全不一样,是属于发色非常困难的种类。完全发色的个体体色呈没有光泽的绿色。身体苗条而纤细。饲养者如果能把他饲养成头部比较小而且身体非常纤细的个体的话,这种鱼具有非常震撼的魅力。在水族箱里头他如果能够占有优势的地位的话,能够慢慢的出现身体颜色。从这点来讲,这种鱼的饲养是比较有难度而且成就感比较高的鱼种。
学名:Sciaenochromis ahli(Trewavas 1935)
英名:Big Eye
中名: 大眼阿里(真正的阿里)
特征:
栖息地:马拉维湖北部
食性:食鱼性
体长:20公分
类型:
介绍:
Sciaenochromis ahli最早由恩斯特 哈尔(Ernst Ahl)先生于1927年发现并命名,当时采用的拉丁学名是Haplochromis serranoides,在1935年Trewavas博士为了纪念这种鱼的发现者哈尔先生,把它的学名改成了Haplochromis ahli。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观赏鱼市场中,一直把Sciaenochromis ahli得学名用给Sciaenochromis fryeri(就是目前最常见的“阿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以学名而论Sciaenochromis ahli才是真正的阿里。
在马拉维湖,Sciaenochromis ahli分布地点十分狭窄,只分布在马拉维湖的北端,在马湖北端的东岸和西岸都有它的踪迹。Sciaenochromis ahli生活在20~35米深度的岩石和沙地交接的深水区域,雄性成鱼会在中型大小的岩石附近建立浅的产卵坑,等待与雄鱼交配产卵。处于繁殖期的雄鱼异常凶猛,捍卫领土的它们会不论其对手的体型大小而和其激烈的战斗,甚至不能容忍其他金属蓝色的慈鲷存在,因此人工饲养时最好为它们提供比较大的饲养空间。
Sciaenochromis ahli在观赏鱼市场中能见度很低,偶尔才会从坦桑尼亚海岸出口。
学名:Sciaenochromis psammophilus (Konings, 1993)
英名:Electric Blue Kande
中名:钛火箭
特征:
栖息地:沙地
食性:食鱼性
体长:13 - 18厘米
类型:
介绍:
钛火箭为马拉维湖特有种,实际上它们的野生数量并不多,在原生地都是属于十分罕见的一种慈鲷,最初由科宁斯(AD Konings)首次在康德岛(Kande Island)发现并于1993年命名,后来在研究中发现,钛火箭在利科马岛(Likoma Island)、科本(Cobue)、鲁德岛(Lundo Island)、马斯洛(Masinje)、森加湾(Senga Bay)、奈克特(Ntekete)等地也有分布。
钛火箭是一个真正的食肉动物,同时也是独行的猎手,它们经常独自在5-30米深度之间的沙地以及岩石中间的沙地地带猎食小型慈鲷或者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雄性在发情期会有一定的攻击性,它们会在沙地上建立一个直径约2米的火山口状区域作为繁殖巢。
总体来讲钛火箭领域性不算强,性情比较平和,人工饲养时最好为它们提供150厘米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它们,并建立石头和砂底得造景环境。考虑到钛火箭有一定的食鱼性,因此最好不要和体型过小的慈鲷混养,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
学名:Stigmatochromis pleurospilus
英名:
中名:麥加火箭
特征:眼睛比较大,双尖齿
栖息地:沙地
食性:肉食性
体长:15厘米
介绍:
本种由trewavas于1935年命名,主要生活在马拉维湖北端的卢彭贝沙洲,他们主要捕食沙地水域中的无脊椎生物,不过偶尔也会捕食其他慈鲷的仔鱼。领域性比较强,在原生环境中,雄鱼的领地能超过直径10米,在繁殖期间他们会挖沙做出1到1.5米的飞碟状大坑。每次产卵20-30粒。雄鱼体色鲜艳,雌鱼体色暗淡,呈灰褐色。人工饲养需要较大的水体环境,因为本种鱼只容易紧迫,饲养稍微有点难度,最好用人工复合饲料投喂,这样可尽量避免腹水等疾病的发生。
学名:Sciaenochromis fryeri
英名:electric blue hap
中名:阿里
特征:
栖息地:
食性:食鱼型
体长:15厘米
介绍:
阿里可能是马拉维湖慈鲷缸中最常见的品种了。由于阿里饲养发色都非常容易的种类,其华丽的蓝色为它赢得了“蓝色闪电”的称号(Haplochromis or Sciaenochromis ahli是过去经常被沿用的拉丁学名,但是1993年由AD.Koning博士重新归在Sciaenochromis fryeri了。)。其惊心动魄的金属蓝体色吸引了一大批慈鲷爱好者,这也是“蓝色闪电”风靡几十年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阿里分布在马拉维湖全域。马湖南部出产的地域型基本上从头部到背部呈白色,这种鱼被称为"冰山"(Ice berg),观赏价值更高。在混养方面,阿里和非洲王子具有十分强烈的色彩对比,是马湖慈鲷缸的梦幻组合。虽然这两个品种分属不同的类别且有着完全不同的习性,但许多鱼友仍抵挡不住蓝色和黄色这种组合的诱惑而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属种养在同一缸里。雌性阿里和阿里幼鱼身体显现琥珀色并有若干垂直条纹,体形也比雄性小很多。这个属种明显表现出性别的二色性(sexual dichromatism,即同种鱼只雌雄体色差异明显)。在较小的缸里(小于500升)雄性阿里十分好斗,但在更大的缸里这种攻击性会大幅削弱。对食物几乎不挑剔,特别偏爱血虫(而这正是必须适当控制的)。进入成熟期后,若水质状况较好的话,在较温暖的季节里(通常是每年的五月到九月),会每隔两个月产卵一次。它们冬季是不繁殖的。它们偶尔才会挖坑或是将水草的根系翻出,但比起Nimbochromis属种的慈鲷,阿里在这方面要规矩得多。雄性进入繁殖期身上的竖条纹会变的十分明显,臀鳍也会变得鲜红。雄性阿里占据的地盘相对较小,甚至可以在较拥挤的缸中产卵。通常它们会选择在大块岩石边上产卵。在繁殖期间,它们十分具有攻击性,当然这还取决于缸中其它鱼的属种。含卵的母鱼还是较容易用网捞出并移到它自己的育儿缸中,在那里将仔鱼吐出。母鱼吐出仔鱼后就不管它们了,因此可以单独照顾母鱼一周左右,让它尽快恢复体力后再将其移回到原缸里,记得移回去后立刻将灯关掉,以减少被其它慈鲷攻击的可能。雄性可以长到20公分,雌性16公分左右。雄性完全起色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每一窝产崽约50只左右。
缸的最低要求为:150公分/500升。推荐:200公分/750升的缸,2雄配3雌,缸里多设可供鱼儿藏身的地方。混养鱼种:其它的HAP或MBUNA
学名:Sciaenochromis spilostichus
英名:
中名:金火箭
特征:
栖息地:沙地
食性:食鱼型
体长:22厘米
介绍:
spilostichus是“断断续续的斑点的条纹”的意思。这种鱼生活在马拉维湖非常深的水域,从18米到70米的地方都有分布。他们运动能力也比较强,能够轻易追踪捕捉沙地上面游动的慈鲷幼鱼为食。
由于其生活环境周围的水压非常大,所以捕捞野生个体的时候需要减压装置,否则鱼只会因压力骤然下降,眼睛、肠子等身体器官会被压力挤出,迅速死掉,这也是本种鱼只直到最近才被饲养的主要原因。
学名:stigmatochromis modestus
英名:
中名:三星蓝天使,红潜艇,冇得死《香》
特征:
栖息地:
食性:食鱼型
体长:18厘米
介绍:
本属的鱼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比较难发色,完全发色需要相当高的饲养水平。成鱼最大约18公分,就其体形大小来说他们应该算"大型鱼",但是在混养情况下几乎不能完全发色。养这种鱼的关键是除了慈鲷饲养的常规管理(水质管理 温度管理,鱼食管理)以外还需要注重鱼只的精神管理。就是说需要给他们提供比较安定的生活条件。一般看到的这种鱼的体色大多以较深棕色为基色,身体的表面能够散发出深蓝色彩。本种鱼只除了三星蓝天使以外还有"红翅三星蓝天使"和"东部三星蓝天使"两种地域型较为知名。特别是随着野生鱼捕捞技术的发展,目前能够看到Mandalawi等比较深的水域里出产的新鱼种。特别是Mandalawi的红翅三星蓝天使(被称为Blood Belly[血艳肚])非常的受广大慈鲷爱好者的欢迎。
学名:Stigmatochromis pholidophorus
英名:torpedo Kambiri
中名:雄鷹 喇叭火箭 三星银天使
特征:
栖息地:
食性:食鱼型
体长:16厘米
介绍:
成熟的雄鱼体色呈偏绿色的蓝色,身体侧面具有三个黑点,雌鱼和幼鱼一般呈银色。这种鱼非常的神经质,最好不要和比他还大的鱼种或者活泼、地盘意识比较强的鱼种一起混养。饲养他们理想的鱼缸尺寸是600公升。为了避免刺激他,放一些比较高大的岩石会比较好。如果是不到6-8厘米的幼鱼的话,同种类的混养也几乎不出现问题。如果大于这个尺寸的话,随着体形的成长,领域意识、运动能力逐渐加强,往往出现竞争问题,最好是分开单独饲养。
学名:Stigmatochromis woodi
英名:
中名:乌帝鹰 三星金天使
特征:
栖息地:比较深的沙地水域
食性:食鱼型
体长:25厘米
介绍:
这种鱼分布在马拉维湖全域。幼鱼和亚成鱼在不是特别深的中上层水域活动。随着体形的成长他们会慢慢的下移到马湖的底部生活。成熟个体一般生活在马湖比较深的沙地水域底层,以捕食其它慈鲷的幼鱼为生。已经成熟的雄鱼体色呈偏绿的黄金色,身体的底部呈黑色。雌鱼是比较偏褐色的银色。这种鱼的性成长是非常的缓慢。只有体长达到了非常大的尺寸以后才会出来性特征。这就意味着饲养者需要把它饲养到完全长成以后才能够看到发色的个体,因此饲养者需要一定的耐心。一般这种鱼的“卵斑”不能做为分辨雌雄的标志,因为无论雌鱼还是雄鱼基本上都会出现卵斑。乌帝鹰
学名:Serranochromis robustus robustus (Günther, 1864)
英名:Nembwe、Olyfkurper、Southern Bass Cichlid、Tsungwa
曾用名:Paratilapia zambesensis、Pelmatochromis ngamensis、Pelmatochromis tanganyicae
中名:黄头粗壮鲷
特征:
栖息地:泻湖和河口浅滩
食性:杂食性,有强烈的食鱼性
体长:最大60厘米
类型:河湖慈鲷
介绍:
黄头粗壮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拉维湖慈鲷,非洲库内纳河,奥科万戈河,赞比西河上游,卡富埃河,赞比西河中段包括卢安瓜河,卢阿普拉,姆韦鲁卢阿拉巴(刚果河流域上游)和开赛(刚果河中间流域)、南非林波波河和纳塔尔河流域以及津巴布韦各地都有分布。马拉维湖出产的黄头粗壮鲷实际上是通过流入马拉维湖的河流进入并定居的。
幼年的黄头粗壮鲷主要生活在马拉维湖泻湖通道和河道支流的浅滩,成年以后才会进入岩石以及沙地植被比较丰富的深水区。主要以捕食Mbuna和沙栖无脊椎动物为食。虽然成体的黄头粗壮鲷体型巨大,食量惊人,但它们进入马拉维湖以后并没有像尼罗河鲈鱼那样引起当地慈鲷灭绝,相反,它们很容易和马拉维湖原产慈鲷和平共处,这与它们主要栖息在河口地区以及相当杂的食性有很大关系。成年以后的黄头粗壮鲷几乎没有天敌,威胁到它们种群安全的最大因素实际上是非洲的水坝建设、河流污染以及人为的捕捞。
黄头粗壮鲷同样也采取由雌性口孵繁殖,雄鱼会在河流的干流芦苇成荫的岸边筑巢,每次产卵量上百粒。目前已有作为观赏鱼出口的个体在欧美市场中流通,但数量非常少,国内还没有引进。
黄头粗壮鲷还有一个地域品种:Serranochromis robustus jallae(Boulenger 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