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非洲中部,横跨赤道的维多利亚湖,为东非第一大湖,总面积约68 000平方公里,水深约45公尺左右,最深仅83—90公尺,湖水呈弱碱性(PH=7.1-9.0)。 在最近一万年期间,维多利亚湖区生态曾经做过一次全面的演变,证明慈鲷的演化是相当快速的。纳伯加湖邻近维多利亚湖,两湖之间只相隔数公里的沙洲与沼泽,在纳伯加湖中发现从未在维多利亚湖发现过的数种慈鲷,而这些品种与分布在维多利亚湖的某些慈鲷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由于纳伯加湖湖龄不到3500年,说明慈鲷的演化是相当快速的。 维多利亚湖慈鲷对水质敏感度为三大湖最低,多属Haplochromis属,体色多以黄、蓝、红三色搭配为主,1950年代,肯尼亚政府为蛋白质之经济因素引入尼罗河鲈鱼,对原有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维多利亚湖慈鲷许多种有灭绝之虑,目前可在湖中找到的鱼种仅是全盛时期的15%而已,因此维多利亚虽也以盛产慈鲷,而与其它两大湖齐名,但湖中的慈鲷族群的资料却在尚未被了解之前,就已面临人为所造成的生态浩劫。
【振奋的新发现】
维多利亚湖慈鲷族群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减,说明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强大破坏力,经过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才建立的稳定族群,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荡然无存。但在最黑暗的时候,仍然透露着一丝曙光,三个原本以为已经从野外绝迹的品种,鼓舞了整个学术界与观赏鱼产业。 这3个品种分别是火战车(Haplochromis cryptogramma)、绿魔王(Haplochromis dichrourus)与黑金刚(Haplochromis nubilus)。其出色的体型与颜色,加上重出江湖的背景,带动慈鲷市场的另一股风潮,但相对的也造就商业性捕捞的有利诱因,因此造成仍处于绝迹险境的维多利亚慈鲷的一大威胁,所以在捕捞的过程中,保育保种的工作也更刻不容缓,这也是在观赏鱼迷们在拥有一缸漂亮的鱼种时,也须考虑、关心的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