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专区 鱼友交易
查看: 19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洲慈鲷 有着广泛的地域分布

[复制链接]
三湖慈鲷
 秀  才

此等级代表知识和贡献
当前:秀才(2级)
  • 项  目当前下级
  • 主题数:25-
  • 回复数:136-
  • 精华数:0-
  • 回答数:6+9
  • 采纳数:1-
  • 热帖数:0-
此等级代表活跃度
当前:成鱼(4级)
当前等级积分409分离下一等级铭鱼(5级)还有91分,加油!

25

主题

4

关注

45

粉丝
+ 关 注
发私信
龙币
5185
 兑换福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马小跳 发表于 2014-2-11 10:21: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非洲慈鲷  有着广泛的地域分布,有西非的,也有东非的;有栖息于河流,也有栖息于狭长陡峭的堑湖。非洲大陆有三大堑湖,它们分别是维多利亚湖、坦干伊卡湖和马拉维湖。我们这里要关注的是马拉维湖,这是一个面积相对小而又具有数百万年历史的湖泊。湖中演化至今已有了超过600多个品种的鲷类。马拉维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湖中的栖息地几乎被鲷科类所占领(与其它两大湖相比而言),而且该湖中所有的鲷科类都具有地域性。马湖慈鲷分为两大类,MBUNA岩栖类(通常这类栖息于湖中的礁岩地带)和NON-MBUNA非岩栖类。在后面的章节里还会提到的一些其它不同的名称如UTAKA和HAPLOCHROMINES等,而这些名称现在已经逐渐被人们放弃使用了。
    这两大类虽然分别包含了许多种属,但这些不同的种属都具有许多对爱好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共性。一般说来,MBUNA(岩栖类)体型较小、活跃、色彩丰富,比起NON-MBUNA(非岩栖类)来说更活泼、更具有攻击性,食性以岩生藻类和甲壳类为主。岩栖类包括MELANOCHROMIS、CYNOTILAPIA、LABIDOCHROMIS和PSEUDOTROPHEUS等。而非岩栖类中的一些著名品种为AULONOCARA(非洲孔雀)、CYRTOCARA、NIMBOCHROMIS、PROTOMELAS、COPADICHROMIS和LETHRINOPS等。非岩栖类比较不具有攻击性(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攻击性),主要是因为它们相互之间的领地相距较大,对领地的护卫感也不那么强。从形体上看,非岩栖类个体较大,其食性也较杂(大部分会吃掉同类仔鱼)。
当非洲三湖慈鲷被引入到爱好者中,大部分水族爱好者都会试图将坦湖和马湖的慈鲷都收入到自己的缸中。近来的趋势是根据不同的产地将坦湖和马湖慈鲷进行分缸养殖。更进一步地,有许多专业人士主张最好是将岩栖类和非岩栖类也进行分缸养殖,其依据是这两类种属具有不同的食性。
    颜色  对大部分非洲慈鲷来说,最突出的特征是它们的色彩。也就是说我们在水族馆(箱)中可以看到非洲慈鲷具有强烈的色彩,对于象MELENOCHROMIS ARUTUS、LABIDOCHROMIS CAERULEUS(黄色闪电LABIDO,非洲王子)或者是SCIAENOCHROMINS AHLI(兰色闪电HAP,阿里)尤为如此。几乎所有的种属具有十分美丽的混合色彩,特别是雄性的色彩在繁殖期间尤其令人赏心悦目(BREEDING COLORATION)。需要注意的是,在许多种属中都存在性二态性和二色性(DIMORPHISMH和DICCHROMATISM),通常情况下雄性具有较鲜明的色彩。在这些种属中,仔鱼永远显现雌性的颜色,须经历数月方能显现出雄性亮丽的色彩(发色)。因此,不能仅依靠颜色来鉴别非洲慈鲷的性别,最好还是利用生殖孔辨别的方式比较可靠。
    攻击性  这是马湖慈鲷的一种令人不悦的特征。几乎所有的种属都具有领地独占的特征,它们中的大部分无法容忍(至少是)它们同种属的同类存在。因此,在空间十分有限的水族箱中,不提倡放入多于一条的同类雄鱼,特别是对于象MELANOCHROMIS、部分PSEUDOTROPHEUS、NIMBOCHROMIS、PROTOMELAS和其它许多种属,除非你的缸足够大(比如超过1000升)。对于某些极具攻击的种属,甚至雌性亦显现出领地独占的特征(如MELANOCHROMIS AURATUS和MELANOCHROMIS CHIPOKAE)。有些时候,雄性的这种攻击性甚至到了直接攻击具有类似颜色的其它种属的地步(特别是在AULONOCARA种属之间存在这种情况)
    在水族箱中如何削弱攻击性下二种方法:(1)利用弱势鱼(DITHER FISH)作为其攻击目标;(2)增加养殖密度。目标鱼应选择游速快的,使其在受到攻击时能快速逃离。加大水族箱中的养殖密度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水族箱中鱼的密度加大时,就没有足够的领地可供慈雕来占领,因而削弱它们的这种攻击性。一般说来,在缸中放鱼时有必要做谨慎的选择。攻击性的种属应尽量和有相同秉性的种属或是体形大于它们因而自己可以防卫的种属养在一起。另外加鱼时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新放入的鱼不会很快在缸中找到自己的领地,因此最好是选择那些最具有攻击性的种属。另外,关灯加鱼也是另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对于新加入的鱼来说,攻击性不只是意味着它们被追得满缸到处躲藏,而是会出现入侵者很可能被杀死的情况。
    PH酸碱度  马缸中的PH值应大致维持在7.8~8.5之间,在选择混养鱼种和水草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只有很少的几种水草(如VALISSNERIA SP. 水兰)可以在这样的PH值水平上继续茂盛生长。具体请查阅相关PH表和PH对鱼所产生影响的相关文章。
    GH/KH  GH值最好应超过10(为中度硬水)。KH值对维持马鲷良好状态虽不是至关重要,但有助于维持PH的稳定,即便是在其它指标恶化的情况下(如二氧化碳的注入或过度投饵)。KH值在8~10比较可靠。参照相关的KH表和通用硬度表。
    过滤  简单说来,过滤系统越强大越好。估摸下来要维持一缸健康的非洲慈鲷的最低要求是,每小时的过滤量应是水体总量的5.5倍。一个400升的缸就需要至少2200升/小时(流量)的过滤系统,因为非洲慈鲷很会挖很会吃也很会拉。另外,典型的马鲷缸不需要种任何水草,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排泄物都必须通过过滤系统来消除,因此定期检查过滤系统是否有效十分重要。最好是将过滤系统的出水部分至于上方位,这有助于方便观察水流的状态并能迅速了解水流是否正常。外出休假前更应格外注意一些防范事项,一般可以给每个缸配用一个780W的UPS(蓄电池支持的不间断电源)作为应急备用。这样在断电情况下,UPS可以维持过滤系统继续正常工作5~6个小时。注意别将UPS与加热棒相接,因为水族箱本身可以将温度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何况,加热棒太耗电,很快会将电池耗尽的。
    饵料  岩栖类需要植物性的饵料(MBUNA是食草动物,一般而言)而非岩栖类主要投喂蛋白含量高的冷冻或是活的食物(NON-MBUNA食性较杂,是肉食性的)。如果投放的饵料不能符合它们的食性要求,就很容易产生腹肿病,这是一种十分致命又难以治愈的疾病。因此,建议岩栖类应与非岩栖内分开单独饲养,可投放一些高质量的颗粒状和片状饵。尽量避免长期只投喂某种单一类型的饵料,应尽可能地做些变换。每日可以投喂三种不同的饵料,在更长的一段时期内,甚至可以选择多达10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饵料进行投喂,以达到营养均衡之效果。每周可适当(有节制)投喂些丝蚯蚓和血虫,但次数不能太多,且在投喂时最好还是尽量避免使用丝蚯蚓,因为有报道说,丝蚯蚓携带一些有害的微生物,造成对鱼儿的伤害。另外还建议每周最好让鱼儿饿一次肚子。
    产卵  这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如果水质良好(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又有良好的饵料,过滤系统也十分有效,那么鱼儿很快就能产卵了。事实上,非洲慈鲷十分多产。用不着多长时间就会发现,必须准备许多小缸来应付这些小家伙了(前提是您想要饲养这些小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种属,并将受孕含卵的母鱼移出,而将不需要的继续留在缸里。仔鱼在原缸中出生后大部分会被其它成鱼吃掉,只有不到20%能够幸存下来。以每个种属每月产卵一次计算,500升的缸用不着一年就会被鱼儿挤满(笔者共养了4个种属的MBUNA,七个月前开始产卵,到现在缸中已经至少有了50条的仔鱼了)。
    口孵  马湖慈鲷一般采用口孵的方式。母鱼先在岩石或沙床上产卵,然后由公鱼进行受精,接着母鱼将受精卵含入口中,在口中进行孵化,直到小鱼出来。小鱼通常是在产卵后18~25天左右被孵化出,具体取决于亲鱼的种属和水温。小鱼一出来就可以自己自由游动和进食了,大部分小鱼刚出来时有一公分左右。有些种属的母鱼在小鱼出来后会继续照顾它们数天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小鱼在夜间或是遇到危险时会躲到母鱼嘴里。这也是马鲷较容易繁殖的原因(小鱼有较高的成活率)。
    即使没有经验的新手,通过以下现象也很容易发现母鱼是否含卵了:(1)母鱼含卵后就不再进食了;(2)可以看到母鱼嘴里塞满了东西(鼓鼓的);(3)不时可以看到母鱼有"嚼"的动作。可以将含卵的母鱼留在缸中14天左右再将其移出(如果想要她的BABY的话)或者将卵从母鱼嘴里抠出。从被抠出的卵孵化出来的雌性,通常将来会吞噬自己尚未孵化好的卵----基于这点考虑,最好还是不要抠您的母鱼!如果出现母鱼受到威胁或被网捕捞受惊吓时吞噬或吐出卵的情况,请不要在惊动她,让她自己把卵含回口中。由于接下来的三周时间,母鱼几乎不再进食,因此较好的做法是,小鱼出来后继续让母鱼呆在自己的缸中10天左右,同时投喂些优质的蛋白含量较高的饵料,以便母鱼的身体和状态能得到迅速恢复。
    抠鱼  为了提高繁殖速度,通常采用抠鱼的方法,以使母鱼能够尽快回到公鱼那里再次繁殖。一般在母鱼含卵14天后就可将母鱼捞起,抠出小鱼,这时小鱼已经可以自己成活了。
    造景  首先,马湖有着陡峭的沿岸和沙泥质的湖床底,水生植物在湖中并不普遍。另一方面,我们饲养的大部分马鲷种属是在空间十分有限的水族箱中,因此在造景时也必须将这些种属的遗传性征适当考虑在内(虽然这些可以不必十分严格的被遵守)。岩栖类喜欢啃刮礁岩上的藻类(主要是为了采食甲壳类),也会挖沙做窝繁殖,还常常喜欢游到礁岩下躲藏。同样非岩栖类也有除了啃咬岩石藻类之外的岩栖类相类似的一切举动。因此造景时应尽可能多的放置礁岩(为它们提供更多的庇护场所)和底沙。底沙可以选择碎珊瑚石(珊瑚沙有利于稳定水质和提高硬度)或一些细小的砂砾。
礁岩最好不要用那些菱角尖利的,以免刮伤鱼儿体表,应挑选那些表面光滑被水流冲刷过的岩石。从美学角度考虑,可以栽种一些水草,同时也为岩栖类小鱼提供一些庇护。另外,水草本身也可吸收水中部分的硝酸盐。水草虽然不是这些鲷类原栖地的产物,但它们在缸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当笔者将自己MBUNA缸的照片寄给他意大利的非洲慈鲷朋友时,对方回复说,他潜入原栖地湖底观察时并没有看到那么多水草啊。不错,那个朋友是对的。但在缸中种些水草可以更令人愉悦。那些红的黄的色彩斑斓的慈鲷在水草丛中更显活泼,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小群落)。
    大部分岩栖类会啃咬水草,啄食嫩叶。所有的马鲷在挖坑时都有可能将水草的根系挖出,因此水草一定要用岩石压在其根部固定。选择一些耐碱的如VALLISNERA、CYPTOCORYNE或者ANBIA种属的水草。在建缸初期,可选择一些生长迅速的水草,这样可以避免缸中其它藻类的大量繁殖,比如EGERIA DENSA、HYGROPHILA CORYMBOSA等。除非是大缸(指超过150公分),否则别选择象VALLISNERIA GIGANTEA种属的水草,正如其名称所示,它们的高度可能超过2米,并且生长迅速。岩石一定要固定好,否则堆砌的岩石会因为其基部受到马鲷的挖拱,造成松动坍塌而危及鱼缸的安全。防范措施为,用玻璃胶将岩石胶粘在一起,或者是在缸底先垫上一层泡沫板,然后将岩石置于其上。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先放入岩石再加底沙,泡沫板在注水前记得用岩石压住以防浮起。

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分享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湖慈鲷
 举  人

此等级代表知识和贡献
当前:举人(3级)
  • 项  目当前下级
  • 主题数:2-
  • 回复数:478-
  • 精华数:0-
  • 回答数:15+35
  • 采纳数:0-
  • 热帖数:0+1
此等级代表活跃度
当前:鱼仙(10级)
当前等级积分73057分离下一等级鱼道(11级)还有16943分,加油!

2

主题

7

关注

29

粉丝
+ 关 注
发私信
龙币
34960
 兑换福利
沙发
无名Jing 发表于 2014-2-11 16:42:49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学习的
回复 每点赞两次可获得1龙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返回顶部 意见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