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干湿分离式物理过滤是指把滤棉抬高,使之离开水面的一种过滤方式。现在,干湿分离式过滤受到很多鱼友的追捧,包括一些鱼缸生产厂家,也把干湿分离式过滤做为鱼缸的标准配置。干湿分离式过滤的指导思想是:不让食物残渣、粪便长期浸在水里。
人们普遍认为干湿分离式物理过滤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滤棉离开水体后,缸内的粪便残饵与水体分离,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分开,这样可以提高物理过滤效率,降低硝化系统的负担,同时可以减少各种细菌在水体里的滋生数量,对于降低水体污染、减少鱼类疾病大有帮助。
2、干湿分离类似于滴流过滤,可以充分曝气,增加水体溶氧量,对鱼和硝化菌都有利。
3、干湿分离有利于CO2的逃逸,对于延缓水体酸化有很大帮助。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干湿分离所谓的优点,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从溢流式过滤开始说起。传统的溢流式过滤被称为“水浸式”过滤,滤棉全部浸泡在水里,过滤后的粪便残饵也全部泡在水里。
很早之前就有人问过我:粪便残饵既然都是泡在水里,那么这些东西在鱼缸里和在过滤器里有什么区别呢?不是一样会分解毒素,破坏水质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粪便残饵在鱼缸里和在过滤器里有很大的区别,这与微生物的繁殖特性有关,水流速度对细菌的繁殖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微生物必须要“着床”,吸附在鱼便残饵这些有机物上才能生长繁殖。鱼缸里的水流速度较缓慢,有利于细菌的“着床”,那些造流不好,有鱼便残饵残留的鱼缸,很容易暴菌混水就是这个道理。
而同样还是这些鱼便残饵,如果被收集到滤槽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根据“流水不腐”的原理,细菌想在滤槽里大量繁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滤槽里水流速很快,不利于细菌“着床”,这样就抑制了细菌的大量繁殖。所以在溢流式滤槽里,有机物分解的慢,各种菌类的含量少,产生的毒素少,对水质的破坏轻,这是溢流过滤的优点。
再来看一下干湿分离式过滤。干湿分离的滤棉,大部分是处于半干半湿的状态,这种潮湿的状态为各种细菌霉菌的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阴暗、潮湿、高温的环境里特别容易爆发霉菌,食物也特别容易长“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底滤鱼缸关上底柜门之后是一个什么环境。
从微生物的角度来讲,干湿分离是个错误的选择。干湿分离过滤从表面上看鱼便残饵是被挡在了鱼缸水体之外,但实际上这却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因为鱼便残饵被冲到滤棉上后,会向周围散开,此时水流并不直接冲击鱼便残饵,而是以飞溅的方式继续润湿这些有机物。鱼便残饵暴露在空气中,空气的含氧量是21%,比水多3-7倍,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失去了水流的冲击,各种细菌、霉菌很容易在鱼便残饵上大量繁殖,而它们的代谢产物——氨、亚硝酸盐、有机酸和无机酸、包括这些菌体本身,也会随着飞溅的水滴,再次进入鱼缸里,这样不仅增加了硝化系统的负担,同时由于大量的粪便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染菌霉变,也会滋生各种致病菌,从而使鱼的患病几率增加,上图的霉斑滤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干湿分离有利于CO2的逃逸,对于延缓水体酸化有很大帮助,这也是一个伪命题。
干湿分离有利于CO2的逃逸,这是肯定的。CO2的逃逸会减少水中碳酸的含量,理论上讲有助于延缓水体酸化,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我的几个鱼友在使用了干湿分离过滤后,明显感觉酸跌速度比以前快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的反差呢?因为干湿分离过滤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过度繁殖的细菌会代谢更多的有机酸,使水质酸化。同时也会代谢更多的“氨”来刺激硝化系统,硝化菌分解这些毒素,会产生更多的无机酸,又进一步酸化了水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降解的产酸量,远大于CO2的逃逸造成的损失,所以酸跌的速度会加快,而不是延缓。
干湿分离过滤可以充分曝气,增加水体溶氧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与干湿分离本身存在的缺陷相比,这一点点的优点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让我选择一种过滤方式的话,我是不会选干湿分离的。如果你还在使用干湿分离过滤,我给你的建议是:
1、下水口套丝袜
总的指导思想是:尽量不让粪便等有机物暴露在空气中,还要有水流不停地冲刷它们,这样才不会“暴菌”,对鱼缸水质的污染才轻。下水口套上丝袜后,这个目的就实现了。不过,下水口套丝袜适用于排泄量比较少的鱼缸,排泄量大的鱼缸很快会堵塞丝袜,要特别注意。
2、勤清洗更换滤棉
由于干湿分离滤棉上的微生物数量多,代谢量大,所以更应该经常清洗更换滤棉。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要清洗滤棉1-2次。使用干湿分离过滤的鱼友一定要勤快一些,否则滤棉很容易被细菌霉菌污染,一旦出现霉斑,必须马上更换滤棉,鱼缸大换水,同时使用uv灯进行水体消毒,否则很容易出现鱼病。
个人观点,一家之言,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