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ngogjivw 于 2018-2-27 16:48 编辑
今年3月份入手了6条小航母,6-7左右,公母不知,地域不知,问过碧程但是忘了,回头再问问。
--------------------------------------------------入缸情况-记录---------------------------------------------
-
三月份去北京出差,临走从碧程溜达了一圈,看到这群小家伙比较可爱,就入手了六条,经过三个小时的路程安全到家,依然是过温不过水,由于大缸正在养水,暂时先养在了老缸的隔离盒里,隔离盒规格40*30*20,一个盒里放了三条。这些小家伙入缸后就疲惫的趴在隔离盒底,一身的斑点,稍微紧张就会呼吸急促,估计跟胆小及长途跋涉有关,再加上新水质不是很适应。
我的缸已养三湖半年有余,对我的水质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懂什么定水,只是按照“不尽木”大神的方法试着操作。空腹了两天,见状态还凑活,比刚入缸时明显精神了许多,白天也看不到斑点了。从第三天开始试着少量喂食,笨笨的,只会吃浮食和正在下沉过程中的鱼食,落在缸底的鱼食要反复拱好几次才能准确吸入嘴里,看得我这个着急。就这样喂了一周(纯饲料),从第二周开始加餐,早晚各一次,依然是饲料。令我欣慰的是六条小鱼都没有出现收口、腹水等状况,抢食还算积极,运气还真是不错。
--------------------------------------日常护理-------4月--------------------------------
我会定期为小航母打扫卫生,一是隔离盒内放军帽螺,二是用管子把隔离盒里的便便抽出来,两天抽一次,每次管子进入隔离盒都会吓到小航母,吓得它们满缸逃窜,一身的斑点立现(每次清理我都会非常的紧张,生怕它们跳缸),还好隔离盒有盖。顺便提一句,养航母必须加盖,否则受惊吓很容易跳缸。
----------------------------------------2017年5月-------------------------------------------
在隔离盒养定以后便移入缸内饲养。移缸时不幸损失一条,不外乎水质、温差的原因。比较难受,就没有留照片。
小航母对水质 温差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提示:当鱼状态不佳时,尽量不要大量换水或是移缸,这样做只会加速鱼的死亡。
温差及水温的细微变化足以杀死体弱的小鱼。
---------------------------------------------------------------------------
基本上是一天喂食两次,偶尔分成三次喂食,少食多餐还是很不错的,冰冻丰年虾作为零食,想起来就喂一次,想不起来就省了。平时基本上都会在中上层活动,只有睡觉的时候才会趴在缸底,睡觉时浑身的斑点都会显露出来,好难看。说说具体的喂食方法吧,由于这些小家伙太弱势,嘴又小,所以只能沉食 浮食一起喂,先扔沉食,马鲷基本上都会在下面疯抢一通,趁着马鲷吃的起劲的时候,一点一点的扔浮食,这样小航母才不会饿肚子,当然也会有其他小鱼来抢食。后来,感觉这样喂太麻烦,干脆用小颗粒缓降饲料代替,大范围的慢慢投放,发现这些小家伙也能适应,看来养鱼还是要让鱼儿适应自己的方式。
=======
这帮小家伙还是比较皮实的,就是战斗力太弱了,混养的品种属它最大,但也属它最弱,经常被嘴欠的马鲷冷不丁来上一口,个别航母的鱼鳍被咬的开了叉,但是恢复能力还是满强的,只需要三天左右时间开叉的背鳍便会自愈。在看这里提示一下:航母尽量不要同马鲷混养,嘴太欠,小航母经常会被骚扰,小航母抗干扰能力较差,时间长了容易精神紧张。都说野生鱼最重要的是水质,我感觉除此之外情绪也至关重要,两者不相上下。
水质决定入缸时的死活,情绪决定在缸内存活多久。
关于情绪的理解,亲身经历。由于小航母太弱势,刚到手的时候怕别的鱼欺负它们,便单独放在隔离盒里,也是为了方便观察,可是这些小家伙胆子太小,平时都挤在一角,喂食的时候也是偷偷摸摸的试探着吃,稍有动静就哔哩吧啦的满隔离盒乱窜,还好有盖,才没有酿成悲剧。有一条小航母由于精神紧张,上嘴唇脱臼,也曾尝试着把脱臼的上唇推回去,但是放回缸里稍有惊吓还是会脱臼,一条黑嘴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一时不知如何破解。在隔离盒里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异常,便把它们同我缸里小个头的鱼一同混养,误打误撞,有了这些小鱼的陪伴,航母逐渐胆大起来,慢慢的开始在鱼缸上层畅游起来,即便有人靠近也不害怕了,现在抢食要比之前积极得多,脱臼的上唇也自然恢复了。
----------------------------------------------2017年6月---------------------------------------------------
目前,我把这些小白条同叮当 黄帆 小虎 混在一起,还有一些小尺寸的马鲷(艳后 红顶 靓三点)。小叮当4左右,别看叮当个小,还是蛮厉害的,整日守着自己的地盘(螺壳附近),即便是比它大的虎靠近都会奋力抗战,保卫家园,经常把5-6厘米的虎咬的弯曲着身子避而走之(注意我鱼的尺寸,都是小鱼,压成以上的虎还是非常厉害的,叮当绝不是对手)。小航母同类之间也很少争斗,大一点的有9厘米了,接近螺壳的时候,依然会受到叮当的攻击。小航母游速很快,稍微一动尾巴就能窜出很远。
小航母白天的时候基本上呈现出银白色,晚上会有斑点,状态不佳时体色会变黑。入手时大小基本相当,混养三个月过后,发现有条小航母体色变得发黑,个头较同批鱼明显瘦小,或许这条小鱼是因水质或是药物原因导致内脏受损。这种情况最麻烦,属于慢性中毒,需要慢慢调整水质,又或是先天体质就弱。
希望它们能够健健康康的满缸畅游……
------------------------------2017年7月------------------------------
不明觉厉
肚子都这样了,还能正常抢食,太夸张了。不明白,所以觉得厉害。
这条虎曾被攻击,肚子被咬破了,以为死亡只是时间问题,就没有搭理它,结果扒缸三天后神奇般的起飞了,一直挺到现在,足有一个月时间。不排除有严重内寄的可能,好在这条虎精神状态尚可,水质也不错,没有造成细菌感染,才能存活至今。
引入这条虎主要是想说明两点:
(1)、只要鱼从心理上不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它就还有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2)、有时候我们觉得严重的病症在鱼哪里或许只是小意思。 (3)、往往鱼都是被我们治死的,若能保持好的水质,给鱼一个舒适的环境,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抵抗力战胜疾病。
------------------------------2017年8月------------------------------
这条虎居然还活着。
小航母又挂了一条,之前提到过的体色发黑那条
野生鱼抗药性真的很差
小航母更是如此。
也是从此之后,我再也不药了,弃药养水。
-----------------------------2017年9月-------------------------------
小航母目前尺寸10+,浮食更适合航母,感觉鱼缸越来越小了。
---------------------------------------2017年9月---------------------------------------------
经历了耗损悟出一些饲养方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饲养这些小家伙的三个前提条件:
(1)、水质必须好
关于养水的文章网上太多了,不多提,可以找度娘。水质的好坏还是比较难判断的,但是可以从时间上去界定,一般情况下要养好一缸水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你没有看错,3个月我还算是保守的,所以养航母前必须保证自己的缸有效运转期在三个月以上,半年最好。
另外通过闻、看可以初步判断水质的好坏。用鼻子闻闻水体有没有腥味,过滤有没有氨气的味道,如果味道浓烈,说明水还没有养好;看看水体的状态,一缸好水会微微发黄,稍有黏性。太黄或是黏度太高也不行,若是出水口砸出的气泡在水面很久都不破,说明水太老了;若水体干净但不通透说明消化系统还没有建立好;如果水面有很多微沫子,这也是消化系统没有完善的表现。
再有一口大缸是保证水质稳定的前提,有资料记载饲养航母需要2米的大缸,小缸饲养会使航母有紧迫感。可我的缸只有一米五,感觉够用了,但愿不会限制航母的生长。
(2)、必须是群居,数量很重要
上面提到了亚成以下尺寸的航母抗干扰能力极其低下,那么要想养好航母,必须帮助它们提高抗干扰能力,消除外界带来的干扰,除了人为的减小动静以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混养数量,群居状态下的航母胆子会逐渐大起来,精神状态好了,脱臼概率会明显下降。(只是小航母抗干扰能力低下,成鱼航母完全逆转)
(3)、不能与强势鱼混养。
再有就是这帮小家伙战斗力很弱,必须得找弱势的品种与之混养,才能保证和谐相处。比如养一些小尺寸的珍珠类,虎,小型剑沙之类的。等成鱼以后再试着同大一些的鱼混养。
-------------------------------------2017年10月14日-------------------------------------
有了发色的迹象,闪电纹越来越明显,入手的航母是黑角,腹鳍由原来的透明状态渐渐转黑,下颚略微发黄,背鳍和尾鳍在灯光的照射下略带蓝晕,尾鳍开始拉丝。目测尺寸12,从6厘米养起,欢喜。
有了发色的迹象,从6厘米养起,欢喜
--------------------------------2017年12月11日-----------------------------------
差不多有13厘米+了,航母到了这个尺寸还是非常皮实的,一改之前胆小的状态,目前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只是抄子入缸依然会满缸乱串。野生航母最突出的就是两只大眼睛,特别大,但是随着体型的逐渐增大,显得眼睛越来越小了(貌似眼睛没怎么长),这是野生鱼入缸的退化现象还是本就如此。
----------------------------------2018年2月-------------------------------------坐等拉丝 居然黑脚、黄脚都有。
到了这个尺寸,母鱼明显比公鱼宽出许多。
     
收尾,六条折损两条,存活四条。
http://sanhucidiao.cc/thread-1501454-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