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三湖慈鲷
标题:
带你了解三湖慈鲷病症的表象!(转)
[打印本页]
作者:
的的的飞
时间:
2017-11-15 16:19
标题:
带你了解三湖慈鲷病症的表象!(转)
很多三湖鱼友都听说过:三湖慈鲷容易暴毙,早上还没事,晚上回家一看发现爱鱼死了。不但听说过,有些鱼友还遇到过。
其实,绝大多数的三湖慈鲷,死前是有征兆的。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就会以为好端端的三湖慈鲷会猝死。如果你每天瞄一眼这些生灵,就能减少很多涂炭。而且,观察三湖慈鲷不需要多大的技巧,只要掌握两个字:关心。要把小鱼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
通常,大多数三湖慈鲷在刚刚得病时,多会具有一些很明显的征兆,你发现得越早,就越能治愈。而最好的观察机会,是在喂食时。所以,麻烦你喂食时,就是再忙,也不要将饲料匆匆朝缸里一倒,就拍拍**走人。而是停下脚步,在擦得比较干净的鱼缸前——驻脚、观察,一、两分钟而已。
对一些去水族商店购买三湖慈鲷的鱼友来说,了解鱼的外观表现,也可帮助你挑选到健康的三湖慈鲷。下面,我们就从三湖慈鲷的表象征兆,来判断它的健康与否:
1、离群、缩角(观察难度:很低) 绝大多数三湖慈鲷不具有群游性,但并不表示它们游动时总是各奔东西的。
一般,也是三三两两地一起游动。尤其在喂食时,不管什么习性的鱼,只要是健康的,都会一起抢食。个别胆小的鱼会抢一下,马上就躲在一边或庇护物后面。这时,那些缩在一角(有缩在上角和下角的)鱼马上就会显露出来。你再看,它如果游动无力(若摆鳍时软弱无力,眼神呆滞——不转动),就可能得病了。坦鲷中的蝴蝶是最好的例子,离群的鱼绝大多数是病了。
2、不爱游动(观察难度:较低) 和人一样,三湖慈鲷得病时,也不爱动。
对一些游动能力很强的三湖慈鲷来说,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状态。但对少数不喜欢游动的三湖慈鲷(比如底栖类、六间、珍珠虎)来说,要判断它不爱游动,需要观察得仔细一点。好在大多数得病时不爱游动的三湖慈鲷,还有一个症状——离群。有时,你会发现健康的三湖慈鲷母鱼离群、缩角或不爱游动时,那么恭喜你了,因为它可能含卵了。
3、神情呆滞(观察难度:中等) 乍一看,“神情呆滞”,好象很难观察和判断,其实也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经常看人,有时也会发现眼神无力、表情呆滞、脸色发白等现象,这种人除了失恋、欠债等因素外,就是得病了。三湖慈鲷也是一样的,得病时也会神情呆滞、眼光无神。这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症状。好在大多数神情呆滞的病鱼,也有一些共生的症状——离群、不爱游动。
4、消瘦、腹凹(观察难度:很低) 对三湖慈鲷(或者对大多数鱼类)来说,建议喂食时“只喂七分饱”,这样,可以使三湖慈鲷保持正常的体型和不容易得肠胃疾病。
很多三湖慈鲷是不知饥饱的,比如HAP类、岩栖类、蝴蝶类等,你喂多少它吃多少,最后把身体吃成球状。但同时,你如果将抢食厉害的三湖慈鲷和吃食慢吞吞的混养在一起,可能就会导致后者营养不良、身体消瘦。 当你将三湖慈鲷买回来后,发现身体消瘦、腹部内凹,要提高警惕,因为可能有内寄。
通常,如果你进的鱼是通过鱼商发运过来的,发现腹部内凹,而其它部位正常,可以认为这鱼是正常的。因为一是鱼商发鱼的前几天,是不喂食的;二是鱼商本身在饲养过程中,喂食量并不大(一般只喂五分饱)。但如果发现除腹部内凹外,还伴有背脊消瘦、尾鳍及附属地带扁瘦时,就肯定有问题了。这是明显的内寄,且已经比较严重了。
如果再加上背脊弓起时,那就是内寄晚期了。 之所以要叙述上述内容,是因为三湖慈鲷一旦得了内寄,就比较难治疗了。而很多得轻度(有时是中度)内寄的三湖慈鲷,似乎并不影响它们的胃口,照样进食,这与得其它疾病的三湖慈鲷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容易迷惑一些鱼友。但尽管如此,这些三湖慈鲷再怎么吃是吃不胖的,而且会越来越消瘦。跟要命的是,得了内寄的三湖慈鲷,会慢慢地将此病传染给其它同伴。我曾看到过一位鱼友,一缸几十条三湖慈鲷都得内寄的情景。所以,内寄要早治,即使治不好,也不能传染给其它鱼。
5、鱼鳃发红(观察难度:低) 这也是鱼友经常看到的症状,即鱼的鳃部发红。
如果没有被其它鱼咬伤或打伤的迹象,那就是有病了。通常,鱼鳃发红,表明鱼的鳃部被感染了。可能得了鳃虫病,也可能被其它内寄所困。我们看内寄严重的三湖慈鲷,多半都会有鳃部发红的症状。如果鱼不能吃食,那么,这种鳃发红的症状多半是可以治愈的。有时,用升温、加盐就能解决问题(黄嘴这些脆弱的鱼,升温时不行的,28度以上就容易死亡了)。所以,鳃部发红要早治,晚了就可能来不及了。
6、厌食(观察难度:较低) 看到这个“厌食”症状,相信绝大多数鱼友都会说:“太好判断了,就是不吃食啊”。
所以,这里不再赘述。但需要指出的是,你真的能判断出每条鱼的进食状况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少数厌食的是躲在抢食的三湖慈鲷里面的——即在一群抢食的鱼中,可能也会藏有厌食的鱼,这就要仔细观察了。不过也好判断,因为厌食的鱼即使混在里面,可能会嗅一下饲料的味道,但不会张口。它有吃食的本能,但因为肚子里有寄生虫,驱使它无法张口进食。 需要强调的是,有一些新进的鱼,也会对饲料不适应。比如,吃惯冷冻饲料或活饲料的三湖慈鲷,可能对人工饲料无视。
7、吐食(观察难度:较难) 其实,吐食也是容易观察的,即鱼吃进去又吐出来。问题是有些鱼是因为挑剔食物而吐食,而有些鱼是因为得病了而吐食。
通常,对挑剔食物的鱼,如果喂一些冷冻饲料(如丰年虾等),会马上食欲大增。而那些得病的鱼,即使食物再适口,也会吐出来,因为是寄生虫在肚子里作怪。所以,上述两种现象,马上就能区分出哪些是健康的鱼,哪些是得病的鱼。 还有一些三湖慈鲷,喂惯了一种品牌饲料,对其它饲料可能会不适应,也会出现吐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对其它饲料适应、进食。但如果饲料特别不适口,即使时间再长,三湖慈鲷也可能不吃的。所以,选择适口性好的饲料,也是养好三湖慈鲷的重要方法之一。
8、呼吸急促(观察难度:较低) 这是一个比较好观察的症状,但所可能产生误区,即一些鱼友认为是水中缺氧。
不,是鱼的血液缺氧。也很好区分,水中缺氧,鱼会游到水面,大口呼吸(注意,并不急促)。而鱼的血液缺氧,就会在水中急促呼吸——即嘴一张一闭的速度、频率加快。而什么导致血液缺氧呢?原因很多,比如亚硝酸盐中毒、内寄发作等。这时,三湖慈鲷的疾病至少已经进入中等程度了,大多无力回天。 对底栖类三湖慈鲷,这种现象尤其要值得注意,而且,它们即使是呼吸不正常,通常也不会出现离群和呆滞现象。
9、呼吸无力(观察难度:较难) 和神情呆滞一样,“呼吸无力”基本也属于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症状。
如果一定要描述,就是鱼的嘴一张一闭时,没有力气,开闭速度较慢。如果认为很难观察,不要紧,因为还有一些现象:即呼吸无力的三湖慈鲷,多数也会离群、不爱游动。 注意,大多数健康的鱼,呼吸时基本不张嘴的,或张嘴角度很小、很小。同时,头部会一动一动,眼睛也会一转一转。
10、轻度矇眼(观察难度:较低) 本来想将此难度系数设为“很低”的,但由于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一旦疏忽就变成重度矇眼了。
矇眼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感染,一种是外伤。这两种的轻度矇眼,一般都能治愈。但如果任其发展,会马上变成重度矇眼,那里就很难治了。被细菌感染的重度矇眼,一般会死去;而外伤引起的重度矇眼,眼球会脱落,但鱼不一定死。
11、白点(观察难度系数:较低) 白点其实是观赏鱼的常见病。对淡水鱼来说,白点是个容易治疗的疾病;而对海水鱼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对三湖慈鲷来说,也是一种较好治疗的疾病。但有个例外,珍珠虎的白点有时比较危险,弄不好会出鱼命的。还有,白点有时容易和水霉病混淆,而水霉病比白点危险得多。
12、缩鳍(观察难度:很低) 所谓“缩鳍”,即鱼将鳍部(特别是尾鳍)收缩起来。这种现象有下列几种可能:
1)鱼对水质不适应,比如珍珠虎换水后时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但适应后便会舒展开来。
2)被打、被压制,有吃食的欲望;这是对一些弱势三湖慈鲷来说的,一旦环境改变,鱼鳍就会恢复正常;
3)疾病引起,原因也很多,比如黑死病、内寄严重、白点感染。这时,需要鱼友进行正确地判断,看看鱼的缩鳍是由什么引起的,然后对症下药。
13、融鳍(观察难度:低) 融鳍现象,据悉是由水中的嗜水气单胞菌侵害造成,在硝化系统不健全时,此菌容易**。
所以,这种疾病主要发生的小缸里面(很少听说大缸里的三湖慈鲷有融鳍现象),这是因为小缸的硝化系统健全比较困难。一些鱼友采取各种办法,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融鳍现象。我曾认识一位鱼友,将卷贝养在30cm的方缸里,结果总是发生融鳍现象,然后将卷贝消毒浸泡后,再移到大缸里饲料。一周后,融鳍现象慢慢消除。所以,对饲养三湖慈鲷来说,必须要有健全的硝化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融鳍不要和烂鳍混淆起来。烂鳍可能是鱼受伤,也可能是疾病引起,和上述致病原因不一样。
14、鱼蹭身(观察难度:低) 所谓“鱼蹭身”,是指鱼将身体的一侧,朝硬物上(比如岩石、沉木、过滤装置)蹭擦,有时也会在沙子上蹭擦。
这时,基本可以判断鱼有外寄了。如果一缸中有很多鱼都有这种现象,说明缸里的寄生虫比较多了,建议进行整缸药浴。但这种情景比较少见,通常多是一条或几条鱼有这种现象。
鱼蹭身,一般不影响它的食欲,也不影响它的发色,只是我们看得比较难受。如果要进行治疗,只需用鱼药(多数用消毒型鱼药)按说明书上进行浸泡或药浴。如果你想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定期(如每月)在食物里添加一些粉状鱼药(如黄粉等),慢慢地这种现象就会消除。
以上,只是将自己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对如何通过表象来判断三湖慈鲷的健康与否,做一个描述,做一个总结。可能没有将三湖慈鲷的疾病表象全部罗列进去,鱼友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总结和分析。对一些情节严重的或很容易判断的疾病(如拖白便、烂鳍、烂肉、**红肿、腹部鼓胀、头洞、上窜下跳),不在本文的叙述中(注:通常,我如果遇到三湖慈鲷有重度症状,会放弃治疗,直接安乐死)
作者:
cngogjivw
时间:
2017-11-15 21:38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没人评论呢,我画蛇添足,再转一段
作者:
cngogjivw
时间:
2017-11-15 21:38
【序】
“养鱼的过程,就是死鱼的过程”,相信大家都经历过;“一旦跳入湖,一把辛酸泪”,也是每个三湖人的感触吧。多说三湖慈鲷好养,但猝不及防的疾病还是频频光顾那些价格昂贵的品种,使得一些三湖鱼友束手无策。
只是我们以往把过多的经历投入到费钱、费力且基本无效的治病当中,却忽视了预防和人为干预。重视细菌、病毒对鱼的伤害,却放任环境的不良对鱼的影响,最后导致了事倍功半。
本文不写三湖慈鲷疾病的如何药物治疗(说实话,也写不好,因为鱼一旦得病后,再通过药物治疗,就比较难了),主要着眼于事前的预防和控制,然后探讨一下一些辅助性的治疗。最后,再解答一些常见的遇到疾病时的处理方法。
和大多数保健品的广告词一样:本文所述的疾病处理方法,不能代替药物。另外,本文所述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淡水观赏鱼品种。
注:本文文字居多且长,图片不多,但对三湖慈鲷鱼友来说多有裨益,请耐心审读,并多加斧正。
1、 三湖慈鲷疾病的诱因和预防
我在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叫做《三湖慈鲷病症的表象判断》,上面写到“绝大多数的三湖慈鲷,死前是有征兆的”,里面有三湖慈鲷大多数的疾病表象,而引起那些表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外乎内因和外因这两种,再细分一下就是哪些是内因,哪些是外因。
1) 细菌和寄生虫(内因)
研究表明,平时看上去健康活泼的三湖慈鲷,其体内或多或少自带细菌和寄生虫(我们称之为原生性寄生虫),只是还没到一定的量或没有外界的诱发,就不会**。一旦累积到一定的量,或受到外界的**,就会从表象上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可分为慢慢的发展,和突然性的**(即我们所谓的“暴毙”)。

但我要说的是,即使是突然的**,也是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反应。就像我们给气球打气,到了一定的量后,就会突然爆炸(内因起作用了)。或者我们用一枚针去刺气球后的爆炸,这枚针就是诱因(外因)。
改善和预防措施:减少有害细菌和寄生虫的堆积,杜绝触发细菌和寄生虫**的诱因。下面所提到的各种方法都是减少和预防这种内、外部的风险。
2) 性格(内因)
鱼也有自己的性格,但与人不同的是,人的性格如何受后天外界的影响很大(即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而鱼的性格几乎都是先天基因造成的。即一条胆子很小的鱼到老了还是胆子很小。文静的还是文静,凶猛的依然凶猛,所谓天注定。
而性格文静、温和的鱼,其抗压能力较弱,环境对牠们的影响较大。这些品种的三湖慈鲷容易紧迫,或导致收口,或因压力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细菌和病毒入侵、激发。有些品种,一旦收口后,即使你把牠另缸单独饲养,也会几个月不食而最终饿死。
而性格活泼的鱼,即使躲在某个角落,到“开饭”的时候也会钻出来吃东西。

改善和预防措施:最好不要将凶猛程度不同的三湖慈鲷混养在一起;适当增加密度可保护温和的品种;多放一些装饰庇护物(下面会提到);选择较大尺寸的鱼缸。
3) 习性(内因)
习性和性格还是有所区别的,性格是内在的,而习性是指平时的生活习惯。很多三湖慈鲷的一大习性便是喜欢倒腾沙子,术语称之为“滤沙”。研究表明(其实我们平时也能注意到),喜欢滤沙的三湖慈鲷都容易得病。差不多所有的底栖类三湖慈鲷都有滤沙这一习惯,而当沙子含有细菌或寄生虫时,便会从口而入,导致三湖慈鲷患病。

另外,几乎所有的鱼都会吃其牠鱼便便的习惯,当然不是吃下去,是尝一尝然后吐掉。如果便便带有病毒或细菌,也会受到感染;这也是为何同类鱼容易得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善和预防措施:减少沙子铺设的厚度(一般1-2公分即可),因为过厚的沙层容易滋长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平时定时或不定时地清洁一下沙子(可以用洗沙器),或者开一下造浪泵冲刷一下沙子。
4) 环境(外因)
饲养的环境对三湖慈鲷来说也是影响很大,我们改善饲养环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三湖慈鲷受感受到的物理压力——即让三湖慈鲷有安全感。因为不断增加的环境压力正是触发三湖慈鲷得病的重要原因。
灯光:多数三湖慈鲷不喜欢过于强烈的灯光,较为昏暗的灯光是牠们所喜欢的。当然这给鱼友们观赏三湖慈鲷带来不便,所以一般把灯光设置在中光和低光之间。水草缸的灯光是不适合三湖慈鲷的。
底沙:上面已经说过了,底沙不宜过厚,控制在1-2公分即可。
装饰物(含石头):装饰物是一种矛盾,没有装饰物,会减少三湖慈鲷的领地感,会减少压力,但实在缺乏观赏性。所以装饰物的设置要尽可能地让弱势的三湖慈鲷容易躲避。我们通常把装饰物放在底部,这里不妨换个思路——庇护所也可设置在顶部或顶部的角落。

惊吓:这里多指人为惊吓。突然关灯,人为惊扰,脱离水面等现象,都会引起鱼的惊吓。
鱼种搭配:混养时,请仔细三湖慈鲷品种的搭配(请参考上面提到的“性格”一节的内容)。在单养一个品种时,也要把握好鱼的数量、缸的大小和庇护物的设置。

5) 水质(外因)
如果说环境的好坏对三湖慈鲷来说是物理压力,那水质的好坏便是化学压力了。物理压力可以给三湖慈鲷带来压力,化学压力也是同样的。以前有一种进口的慈鲷盐叫Buffer salt,我很喜欢“Buffer(缓冲)”这个词。因为我们无法真正模拟三湖的水质,只能尽可能地像,而“缓冲”便是可以减缓因水质变化给鱼带来的压力。
注:当然,慈鲷盐太贵,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化学方法来进行处理,详细可参考我在公众号上的另一篇文章《水质与调水》,这里就不赘述了。
6) 用药(外因)
按理说,用药是保障鱼的安全和治病,但有时并不如人所愿。几乎所有的药物除攻击有害细菌和病毒外,也会攻击有益菌。不要相信那些鱼药宣传所“对硝化细菌没有副作用”,那是骗人的。
除了药物会影响有益菌外,药物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会使正常的鱼感觉不安,因为水质发生变化了。
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不要轻易用药。具体如何用药下面会提到。
7) 食物和喂食(外因)
这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其实这个是在引起鱼的疾病中属于比较重要的因素。
又回到我在前几期的公众号里所说,要用质量好一点、品质靠得住的饲料。否则您在饲料上所节约的花费远远抵不上三湖慈鲷的损失。
另外,虽然三湖慈鲷在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在觅食,一来食物匮乏,二来是三湖中的食物多半需要三湖慈鲷的肠胃慢慢地消化。但在人工饲养环境中,我们要学会克制性地喂食。虽然我们多知道“鱼不容易饿死,但容易撑死”,但实际中好像总做不到。这里,不妨给自己下个死规定:对容易猛吃猛喝的三湖慈鲷,每周停食两天;其他正常进食的三湖慈鲷每周停食一天。让三湖慈鲷的肠胃能够有时间调整一下,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结食和肠道堵塞,也有利于三湖慈鲷慈鲷保持较好的体型。
8) 检疫
国外许多三湖爱好者会设置一个检疫缸,对新来的鱼进行检疫,单独饲养20天左右。在检疫期间,观察鱼的状态和健康,避免因新鱼的盲目入缸而带来病菌。
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将检疫缸和治疗缸设为一个缸,既检疫用,又治疗用(详见下面的“治疗缸”)。
2、 三湖慈鲷疾病时的处理方法
这里的所谓“疾病”,可能是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再一个就是因环境所迫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导致防疫力下降而出现的不食、患病等现象。有病当然得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治法。
1) 整缸药浴和另缸治疗
有些鱼友喜欢一条鱼得病了,就整缸药浴;也有鱼友会把病鱼单独隔离治疗。其实,是否要整缸治疗还是单独治疗,看一下上面所写的“预防和诱因”就知道答案了。我们的判断标准是首先让正常的鱼处于正常的(或者说日常)、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毕竟牠们是大多数;然后把病鱼隔离开,单独治疗。
但是,如果由于平时疏于管理,导致多条鱼患病,那只有采取整缸药浴了。
2) 治疗缸的设置
国外三湖慈鲷鱼友喜欢搞一个检疫缸,而我们要不受条件限制,要不嫌麻烦,很少去搞一个检疫缸。但我认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一个治疗+检疫性质的鱼缸,还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搞一个水容量为40~50公升的小缸,放一个简单的上滤,连接上滤的水泵上出水口连接滤盒,旁出水口用作打气。如果有条件在话,最好再加一个水妖精。这样一个小治疗缸就完成了。

检疫缸可以完全不用灯光(四面透光的治疗缸最好三面用黑纸贴起来),使鱼处于自认为安全的环境中。
3) 晚治不如早治
三湖慈鲷一旦得病,应该速度治疗,早治的治愈率比晚治高得多(晚治基本上等于死亡)。早台的结果:一来是一条鱼得病不容易感染给其牠鱼,二来不容易污染水质,三来就是病鱼自己有治愈的可能。
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勤观察鱼的习惯,详细内容请见我在网站上发表的《三湖慈鲷病症的表象判断》。
4) 治疗的环境
治疗的环境对鱼的治愈也是有帮助的。
首先我们要排除引起三湖慈鲷不安的因素(详见上面内容),其次提供合适的场所(比如治疗缸),最后就是按照药物说明书上操作。
换水:在治疗前要适当换水(1/4~1/3水),不要在治疗过程中换水。
灯光:刚才说了,治疗缸可以不用灯光,也就是说,在较暗的情况下会使鱼感觉更安全,对治愈是有帮助的。
水温:适当地提高水温对鱼的治愈是很有利的。水温的提高可促进鱼的新陈代谢,增强其免疫功能;其次在高的温度下药物对病原体有更好的杀伤作用;第三就是有些病原体即使没有使用药物,也会在较高的水温下死亡(比如白点)。水温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2度,一般保持在28-30度为宜。
5) 合适的药物
很多人知道英国产的大白片主要成份就是“甲硝唑”,那干吗不直接使用甲硝唑呢。正宗的大白片很贵,而甲硝唑药粉便宜得要命。问题就在于大白片除了本身的主要成份外,还有减少伤害鱼、水质和让鱼更容易吸收的作用。尽管如此,它在说明书上还是写明“治疗后请换部分水,并用其他用品去除水中有害成份”。
只是现在市面上的大白片假冒的太多了,所以请鱼友们还是在预防上多多多多下功夫。如果用国产品牌的药物,建议鱼友们用老一点的品牌吧,这些厂家可能还稍有些良心。
3、 盐
这里,我单独列一个章节,来谈谈大家熟知的辅助药物——盐。
1) 盐是一样好东西
盐是我们最常见,又唾手可得的用品。以前花鸟市场里有称作“大盐”的盐,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精制盐”取代了。如果你对国产药物不放心,那应该对国产盐基本可以放心。
盐对三湖慈鲷(或者对所有鱼类)来说,是个很有用的东西。首先,盐对寄生虫和一些有害病菌具有杀伤能力,它能降低寄生虫的生存能力(盐对陆地上很多爬虫也有杀伤能力);其次,适度的盐能保护鱼的黏膜,增强鱼的防疫能力;第三可减少鱼对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吸收,保持健康的状态。

另外,淡水鱼体内含有钾、钠、氯、钙、镁等电解质的天然平衡,而这些电解质通过鱼鳃,对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释放至关重要。当鱼一旦生病或紧迫时(注意,又提到了鱼的压力感),它们的鳃功能会受到干扰,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电解质平衡,并进而导致呼吸困难或带来其他健康问题。当水中含有适当的盐份时,有助于病鱼减缓电解质的失衡。
用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始终会在水里发挥作用,不会蒸发,不会失效(有些用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会失效的,比如甲基蓝等),不用去除活性炭。
注:虽然盐对大多数淡水鱼适用,但有些无鳞类、鳅科和鲶科对盐敏感,要慎用。
2)合适的盐
上面已经说了,市面上大多的水族用盐都可以用。如果临时救急只有食用的,也要用无碘盐。所以,对三湖慈鲷来说,盐比其他药物更应该常备。
3) 剂量和使用
用控制好盐的剂量,但也不必太精确。一般,10升水加7~8克盐。治疗时,你可先计算好总的用量,然后用总量除以三次,以每天一次的频率加入,分三天完成。对一些难缠的病,需要继续使用盐的,可每周换1/4~1/3一次水(注:最好用原缸里的干净水),再补充1/4~1/3水所损失的盐即可。
有些用盐说明书上会有专门的用法和剂量,那就按说明书上所写的操作。
4) 辅助用药
对一些患了顽固的或病情较重疾病的鱼来说,除了用药外,盐可以作为辅助的材料添加。它可以帮助病鱼补充失去的电解质,帮助呼吸,减缓压力。
4、 用药
既然谈到治病,就避不开用药。市面上的鱼药林林总总,新的品牌层出不穷,五花八门。这里不推荐什么品牌,只谈谈用药注意事项。
注:如何用药请看鱼药上的说明书,虽然大多数的说明书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完全没有经过临床试验。
1) 预防用药
很多鱼药都强调有预防作用,但你见过人没病吃点药预防一下吗?!所以,那些所谓的预防作用只是噱头而已,不要轻信。
如果真的想达到预防作用,建议您只限每半年预防、使用一下,其剂量是平时用药的1/2。
注:不妨用盐进行定期(如每两个月)的维护,预防或消除一些有害的隐患。
2) 治疗用药
鱼患病当然得治,所以您可以备一些常用药,如甲基蓝(万能鱼药)、黄粉和一些驱虫药即可。
控制用药量,不过量、不过度使用。“是药三分毒”是有道理的,药用久了也会产生耐药性;一旦产生了耐药性,再次使用时,效果就大不如以前了。

3) 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专药治专病:专属药只治专属的病,不要将与疾病本身无关的药物胡乱使用;否则会平添鱼的压力,使其免疫力下降,让疾病更加敞开。
提高治疗效果:适当地升温(28-30度,最高不超过32度),也可加入辅助盐,打氧。
尽量减少鱼的压力:上面提到的减轻鱼压力的所有措施(比如弱光或不用灯光,用原缸的水,铺底沙,放点装饰物,不让鱼受到惊吓等),在治疗时都适用;尽量不裸缸治疗鱼病。
善后措施:鱼治疗后,要换水,冲淡药物的残留,可以重新放入活性炭消除残留药物和重金属。如果第一个疗程结束后还要继续治疗的,也要适当的换水(用原缸的干净水),提高鱼的新陈代谢能力,降低水中的有害成份。
【结束语】
对上面的正文进行一下小结:
1) 从外因和内因上,为三湖慈鲷创造一个安全、自然、无压力的环境;
2) 设置检疫-治疗缸的是有好处的;
3) 盐是一样好东西;
4) 有针对性的用药,不要盲目用药;
5) “防”远远大于“治”。
作者:
13580531831
时间:
2017-11-16 00:20
cngogjivw 发表于 2017-11-15 21:38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没人评论呢,我画蛇添足,再转一段
你号复活了,哈
作者:
cngogjivw
时间:
2017-11-16 07:19
13580531831 发表于 2017-11-16 00:20
你号复活了,哈
早就复活了,禁言一天而已。
作者:
行者Lee
时间:
2017-11-17 16:29
好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水好鱼就好
时间:
2017-11-30 11:00
好文章,谢谢分享。先收藏过后再慢慢看
欢迎光临 龙巅三湖慈鲷 (http://sanhucidiao.longd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